其實不難發現台積獲利可以到達49%,並非只是一個形式上的數字。
- 先進的科技
- 卓越的製造
- 客戶是夥伴(正負一天交貨)
整合元件製造商願意成為台積客戶也不外乎
1.代工成本較低
2.產能不夠
3.製程成本
<ps>TSMC 能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站穩腳步,反轉能力強!
需求 不等於 產能(才能接獲訂單)
全球三大晶圓製造商
Sansum、Intel、TSMC
TSMC 運用145種技術440個客戶生產754種產品
下午經理分享設備工程師在公司的職掌與工作定位
Modern EES
- Profession
- High-Tech tools
- Team Work
- Proud
Role of TSMC => 設備工程師
- Routine PM
- Troubleshooting
- Tools Improve
- Process Impress
- People Mg.
Machanical Material Control Thermo
=>創新的價值 ex:使晶圓保持潔淨 => 設備的發展性 是否從 "純技術" => 管理
- 白努力
- 靜電效應
透過模流槽,經過控制、流場的分析來
fab
- 300~400道製程耗時約2~3月
- 投資很久,折舊成本高
- 技術進步很快
- 產品生命周期短
- 注意媒體是否有負面形象
- 領導全球的地位
- 注意公司現況、未來
- 進公司之後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製程工程師 VS 設備工程師
- 製程工程師藉由參數的調整與設定將產品製程的變異可能性減低到最小,並盡力提高產品的良率,主要的工作職責可分為以下兩個大類:
![]() | 線上問題處理: 解決線上製程問題,確保流程的順暢,協助新製程導入與技術轉移。 | ||
![]() | 製程改善專案: 計畫並執行改進製程良率與降低製造成本的專案。 |
- 設備工程師是半導體設備的醫生,負責維護、保養、並解決機台發生的問題與提升機台的良率,除了例行工作之外,也需要執行並計畫與設備改良有關的專案。
下午體驗了無塵室,我們第三小隊分配到的是酸槽、PECVD(物理氣相沉積)!詳細的製程可能需要一本半導體製程課本才能說明清楚。但主要是認識台積十四廠整個營運模式,機台7天24小時是絕不停機,工程師、技術員必須藉由輪大夜班、排班的方式來完成整個FAB的運作。雖然現在大尺寸晶圓廠均(12 inch)導入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俗稱娃娃機)、自動化派工系統。大大減少人力消耗,但是設備工程師就宛如機台設備的醫生,要不時檢查問題甚至須從問題(trouble shooting)尋找解決方式,提升整個製程的良率!這也是人人所稱羨的科技新貴背後的挑戰與汗水!!
草草先把上課的筆記Key上,至於心得下回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